“元伯可识得?他自称姓元,名承佑。”

    元伯皱起眉头来。

    “锦衣侯的孙女……年纪对不上,您这次回长安,应当也是见过那位郡主的。”

    连静淞点点头,道:“乐成郡主长我两载,并非此人。”

    “锦衣侯府直系子孙仅剩乐成郡主一人,料想这位元姑娘并非是锦衣侯府中

    人。”元伯答道。

    “直系自然不可能,但既然锦衣侯府有我母亲的先例,出现第二例也并非……”连静淞一怔,元伯刚才的话又在大脑里过了一遍,“元、姑娘?”她迟疑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脉象上看并非男子。”

    连静淞只觉得思绪断了,她喃喃道:“若是男子,说不定是从塞外而来,过继给锦衣侯继承家业的,但女子的话却没这个道理,口音也不像是塞外的……锦衣侯府的姻亲?”

    锦衣侯府只有两家姻亲,大晋皇家和虎城连家。锦衣侯有一子一女,长子娶了高祖皇帝的公主,生下一个女儿,被封了乐成郡主,长女外嫁到了连家,生下了她。

    元承佑若是大晋皇家的人,虽然和她是沾亲带故的关系,但怎么会和她有相像之处?可又没道理是她连家的人,那双眼睛该是一看就忘不掉的。

    “小小姐,您是在何处识得的元姑娘?”

    连静淞将来龙去脉细细说了,元伯这才明白过来。

    “长安除了锦衣侯府之外,并无元姓的公侯,她是长安口音,又一身贵气,想来只是冒用了元姓的某家贵女。小小姐既然已经有了交集,与其疏远,不如结交一番,也好防备将来之事。”

    这将来之事指的是什么,连静淞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她跟着点了点头,犹豫了一下,低声道:“元伯,劳烦你着人往长安一趟,给外祖父带个口信,告诉他我安然无恙,再探一探元承佑是哪家的小姐,元姓是假,但承佑这个名字说不定是真的。”

    元伯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对话耽搁了不少时候,药应当也熬煮得差不多了,两人一起往外走去,连静淞坠在后头,显得心事重重。

    “小小姐,您出城之后那些追击之人……”

    “已经遣散了,不必再追究谁人指使。”

    都说穷寇莫追,她原没有杀了这些人的想法,只是一时被杀意和仇恨冲昏了头脑,几乎要以为自己走投无路了,才愤而提剑,打算将这些贼人杀了了事。但被莫名其妙出现的元承佑一打岔,却宛如豁然开朗一般。

    杀了有什么用?

    难道杀了他们连家的血海深仇就能得报?还是说连家四百余口就能够死而复生?

    都不能。

    既然不能的话,杀了他们只是让自己身上徒增一份仇恨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