玲珑阁内饰品模样独特,价格也实惠,林若蓝选了一个玉佩,一支发钗和一个手镯,这些总共没花多少银子。

    首饰材质做工并非上等,只图个好看,其主要目的是,这些东西不佩戴也可以放着,万一哪天没钱了,还能典当了救急用。

    林若蓝居家过日子的小能手,勤俭节约是潜意识里养成的习惯,即便买东西,也优先考虑物品的实用性。

    三人出了首饰铺子,直奔保康堂,这是林若蓝的意思。

    她本打算添置几件新衣裳,后来一想,乡里有缝衣匠,倒也不用买了带回去,徒增麻烦。

    京城多名医,眼下多逛药铺,学人家经营之道,才是正理。

    第一家,店面不大,里头分门别类地摆放着药材,是一些常见的种类,大夫上了年纪,前来看病的人不多,他也乐得清闲自在。

    林若蓝仿佛看到自己老年后的生活,其实这样也挺好,只是现在她的想法比较大胆,要开就一个最好的。

    于是他们来到了第二家,还没进门就闻到了扑面而药草味儿,放眼望去,取药的,跑腿的,问诊的,或坐着或站,一片忙碌的景象。

    药铺人多,也并非好事,说明生病的人多,林若蓝希望大家都能平安无灾,更主要的是,她不想每天忙得饭都吃不上。

    “你干脆别开了,”小参嫌弃她,“又要马儿好,又要马儿不吃草,天下哪有这等好事?”

    林若蓝也这么觉得,但理想总还是要有的。不知不觉间,他们来到了第三家药铺---益药堂。

    “这家很有名,祖上世代行医,多少人挤破了脑袋,只求一个学徒的名额。”小参平日里跟街上的三教九流打交道,对这些全都如数家珍。

    “有点冷清,前来看病的人,没第二家多。”林若蓝环顾四周,颇感纳闷。

    益药堂很大,一间铺子是别人家的二倍,其东西北三面墙,分别立着比人还高的百子柜。

    大堂的中间,放两个圆形木桌,上面摆满了瓶瓶罐罐,周围用篱笆围了一圈,防止他人靠近,损坏物品。

    “人都出诊去了,”小参带他们朝柜台那边走,冲学徒点点头,示意林若蓝,“有不懂的你问他即可。”

    此刻,学徒正马不停蹄地忙住着,他手抓着草药,脚蹬药碾子,动作熟练且认真。

    “这么能干,”林若蓝半开玩笑道,“不如跟我回去,做我店里大夫。”

    小学徒名唤京墨,来益药堂已有四年,跟着师父学医,治病救人。

    今儿该他当值,别的三个同伴,随师父出去义诊了。

    义诊是祖辈们传下来的规矩,每逢初一,十五,三十这样的日子,他们都会去临近的村里给人看病。

    当地人都知道这一情况,所以每逢义诊的日子,他们都会去别的药铺看病。

    京墨是个爱笑的小伙子,被人捉弄了也不生气,他很聪明,一眼就看出了林若蓝并非本地人。

    因为城里的同行,不会想着挖益药堂的墙角,主要是此店名声响,单拎个学徒出去,都能抵挡一面,旁人根本就撬不动。